吴晨: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

书刊 · 2019-10-30

作者:佚名

返回

  这是一个高强度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无暇抽出大把时间系统学习,只是习惯在焦虑的驱使下迅速获取碎片化的知识;这也是一个由工业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时代,太多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应对转型时代的焦虑,需要广泛阅读,挖掘不同领域表象之下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勤于思考,探讨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问题。“慢才是新的快”。

  10月14日晚,《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吴晨先生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耦耕读书会,分享了如何在商业和科技的“聚·变”中搭建一个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增强应对变化的底气。

讲座现场

商业、科技的十字路口

  “十亿个小时以前,人类的元祖智人刚刚站起来,十亿分钟之前我们刚进入一个轴心时代,十亿秒之前IBM的PC刚刚创建出来。”吴晨先生讲座开始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乘数级变化的时代。工业革命浪潮席卷,科技发展在自动化和全球化的主导下推动着一场又一场巨大的变革。来到商业和科技的十字路口就会发现,在每一轮技术更迭、每一次新旧转变的商业浪潮过后,可以看到许多引人瞩目的成功案例,但更有无数大厦崩颓、明星殒落的惨烈教训。三种不同维度的思维方式——历史借镜、他山之石、跨界思考,是我们面对未来和未知时构建知识体系的最好途径。

  回顾过去我们看到,总有一些行为规律,如草蛇灰线,脉络清晰,在历史大势向前演进的途中不断重复,提供历史借镜。过去50年,全球航运最大的科技变革正是集装箱的采用。以前,散装的客轮到一个码头,需要400个工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装箱;而大型的集装箱货用两三个工人操作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进行。类似的变化不胜枚举,不论是伦敦街头用机械动力代替马匹,还是改良版的内燃机取代蒸汽机,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在科技变革中,最大的影响即是对职业、对劳动力的替代。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在发挥科技光明一面的同时控制科技的张力,让科技和社会深度结合。

  放眼世界,海外经验也能在商海的革故鼎新中为我们提供不同视角的思维方式。纽约客的专栏作者阿图·葛文德描述过美国医学界的清单革命。而清单革命下,各种复杂流程按照清单走,确保信息资讯快速向上传播,从根本上削减了以权力场为核心所带来的弊病,让规则替代人治做好更多的问题。这些他山之石在我们思考复杂而未知的未来时亦是很好的借鉴。

  社会分工以惊人的速度在不同领域间筑起难以逾越的鸿沟。走出行业的刻板思路,跨界思考,是经验转化、思维转化的终南捷径。这种跨界思考,在我们面临越来越未知的问题时是非常有借鉴性的。对历史经验、海外经验以及跨行业思路进行审视,可以让我们在商业和科技的交汇口做出最佳的判断。

吴晨先生在演讲中

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人工智能是未来的电

  “很多时候,我们过高地预测科技在短期内带来的变革,而过低地预测科技在长期内带来的变革。”吴晨先生重点讲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正面和侧面。在信息超载、流量超荷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审慎思考这些技术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在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脉络。

  吴晨先生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带来两方面的重要变革。其一,人工智能是预测的机器。海量的微观数据、极速的处理能力、即时的融合反馈会赋予我们洞见未来的力量。比如,机场的贵宾室接待的往往是头等舱或商务舱旅客。但这样一群人,并无太多时间享用贵宾室的闲暇,飞机起飞前抵达机场才有最高的效用。当航空的信息、机场的信息、天气的信息、路况的信息、车辆的信息……各种信息能够完整呈现时,预测会变得越来越精准,而贵宾室就显得可有可无,甚至会被取代。这样,人工智能作为预测机器,让我们重新思考哪些产品和服务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而存在的。

  其二,人工智能将简单的搜索进化为智能的推荐。前数据时代的搜索,完全基于用户自身的经验和视角;而当前的智能推荐,则依靠成百上千的个人行为数据。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确会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带来许多有意思的改变。但既然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那么这个石油是哪里开采出来的?谁在开采?这些数据到底归谁?怎么使用?能不能交易?有没有交易规则?大数据、云计算的号角声已不如前,互联网金融狂欢后的一地鸡毛还殷鉴不远,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发展商业科技之间的微妙平衡,只有充分考虑到行为信息的归属权问题,并制定让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规则之后,才能抵抗信息使用野蛮生长的现状。

中国转型的思考——世界不是平的

  “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法则对今天可能并不适用。”吴晨先生在讲座的最后介绍了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关于中国转型的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少企业自恃资源优渥、政策背书,在行业暂领风骚,却因胶柱鼓瑟、抱残守缺,沦落到偏安一隅甚至巢倾卵覆的下场;又有多少企业平地起家,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凭借对新前景、新变化的敏锐捕捉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拥抱变化,永远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追赶型发展。世界范围内有例可援,任何政策的制订都有经验可循。而当中国转向创新型经济时,我们会踏入很多深水区和未知领域,很难预判政策的对错,旧有经验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吴晨先生表示,我们需要有一个范式的改变,用系统思维看待改革开放,构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则和制度,以更加通畅的信息流,加速系统对变化的反应,通过多元化鼓励创新,以对抗风险。揭开浮躁,回归本原,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所谓“慢,才是新的快”。

本力老师向吴晨先生赠送纪念品

  讲座结束前,吴晨先生就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企业如何做到科技向善和商业利益的平衡,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读书等问题与现场听众互动交流。

  本次讲座由MBA项目办公室毛娜老师主持。经济金融网主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本力老师代表北大汇丰给吴晨总编赠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本期讲座是耦耕读书会第23期、腾讯·大家沙龙第95期。耦耕读书会由北大汇丰商学院MBA项目办公室、腾讯·大家、经济金融网主办,旨在为商学院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同学们主动读书、深入思考。

吴晨先生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主讲嘉宾介绍:

  吴晨先生目前担任《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此前他担任英国经济学人集团欧洲金融(亚太区)总编辑。2005年至2009年, 他担任《财务总监》杂志主编。在记者生涯中,他曾在新华社国际部、彭博新闻社新加坡分社和《商业周刊》香港记者站工作。吴晨先生的新书《聚变:商业和科技的前沿思考》日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撰文:王梓成;摄影:张正一;编辑:曹明明)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