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平无战事》想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
人物 · 2014-10-26
返回
《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首次讲述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国民党进行的币制改革。圈主由此想到曾经显赫一时的民国四大经济学家。四大经济学家指我国三、四十年代活跃的四位顶尖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学术地位在国际上亦占有一席之地——马寅初、刘大钧、何廉,方显廷四位经济学家。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汉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刘大钧(1891-1962),字季陶,号君谟,原籍江苏丹徒,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11年赴美攻读经济学和统计学,191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916-1919任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1919-1920年任北洋政府经济讨论处调查主任,1927任汉冶萍公司成本会计师,1929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处长,后任统计局局长。其间先后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和中国统计学社,任社长。两社联合组织中国经济统计调查所,任所长。民国二十六年任军事委员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曾任《经济统计月志》、《国民经济月刊》、《经济动员半月刊》主编。1941年兼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抗战结束后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中国代表,驻美大使馆经济参事等。后移居美国。
何廉,湖南邵阳人(1895年-1975年),著名经济学家。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代理校长。1919年赴美留学,耶鲁大学博士。192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商科财政系和统计学教授。翌年,以“研究社会经济以促进本国学术的进步”为宗旨,成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1931年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主张“教学与研究相辅而行”,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的研究,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研究中国物价统计,编制并公开发表各类物价和生活指数,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同时,领导了对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何廉被誉为“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
1936年以后10年,何廉出任了各种政府职务,包括经济部常务次长、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资源委员会代理主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副秘书长等。1938年春,国民政府“经济行政机关调整的完成,标志着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被称为“一项具有进步性的工作”。这一重大举措,是在何廉接受蒋介石亲自委托所提建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抗战后期,蒋再次找何,要他就战后经济重建提出原则。1944年夏,何主持编制完成《(战后)第一个复兴期间经济事业总原则草案》。年底,该案“没有困难地经最高国防委员会通过了”,不久“即在报纸上刊载,并指出这些原则是目前正制订中的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至抗战胜利之初,何又提交了“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纲要。因宋子文搁置以及后来形势变化,不了了之。何曾反复强调:贯穿于这些原则、纲要和计划之中的基本思想,是“规定采用混合经济体制,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混合经济中的有计划的发展’”;“而在这个体制中,我尽力设法将政府的控制减少到最小限度。在心底里,我是反对流行的赞成完全由政府控制的主张的”。
方显廷 浙江宁波人(1903.9.6-1985.3.20),著名经济学家。1917年进上海厚生纱厂学徒。因其天资聪敏,深得厂长穆藕初先生赏识,出资助其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1921年又被资送美国伊利诺斯州威斯康星大学深造,主修经济学。后转纽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耶鲁大学攻经济学博士学位。1929年1月受聘于南开大学,任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后改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兼文学院经济系经济史教授。
方显廷教授1946年赴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任执行所长。1947年底,受聘参加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工作,任经济调查研究室主任。1968年退休后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请,重返教学第一线。1971年退休,为该校首席名誉教授。1985年3月20日于日内瓦寓所病逝,享年82岁。